声明

更新中...

当前位置:

  • 精准医疗——创新妇科肿瘤治疗新模式

    精准医疗——创新妇科肿瘤治疗新模式

    随着技术手段不断革新,微创技术、生物芯片技术、靶向治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使得现代医学进入到**医疗的新时代。传统的疾病诊断、治疗模式不断调整,将医学发展水平推向新的高峰。“**医疗要应用到妇科肿瘤或者肿瘤病人中,简单地说就是针对一个特定的病人,根据他的病情提供一个特定的治疗方案,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个性化治疗或个体化治疗,就是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病情选择*适合他的治疗方案。”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潘凌亚解释说。**医疗是以基因检测技术为基础的全新诊疗模式,是攻克及控制肿瘤的研究方向之一,它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基因筛查癌症高危病人、进行分子诊断与分子分型、制定*佳治疗方案,以及预后预测与疗效评估。在医学专家看来,“**医学时代”的来临,将帮助人们更积极有效地应对癌症的挑战。妇科肿瘤诊治有哪些相关原则?潘凌亚说,“近年来,我国妇科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来看,对于妇科肿瘤的治疗主要有四个要求。第一是规范化,按照统一的标准做;第二是个体化,每一个病人虽然患同一种病,但病人的情形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这个病人治疗的具体方案;第三是人性化,一些年轻的病人在没有生育的情况下能不能保留生育功能、怎么兼顾病人的内科情况等都属于人性化内容;第四是微创化,主要是针对妇科的一些手术,在不影响病人生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通过微创的途径来治疗。”随着基因测序、大数据、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新技术、新成果开始转化到临床应用,为更早地发现肿瘤病变,更彻底地治疗妇科肿瘤疾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
    05-22 2018
  • 脐带血,再生医学领域的“潜力股”

    脐带血,再生医学领域的“潜力股”

    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在治疗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造血干细胞的来源有三种:骨髓、外周血、脐带血。而脐带血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可以进行治疗的领域都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这是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观点。 权威:来自国家卫健委的声音 2017年2月份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中明确规定造血干细胞的适应证(可治疗的疾病领域)包括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及其他某些恶性肿瘤等恶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放射病、重型地中海贫血等非恶性疾病;以及用于治疗部分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国家卫生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在严格规范脐带血应用范围的同时,也确定了脐带血准予临床应用的实际价值。 美国纽约血液中心(NYBC)在2015年的统计数据表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已用于80多种疾病的治疗:血液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β-地中海贫血;癌症,如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免疫系统疾病:慢性肉芽肿病、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粒细胞缺乏症、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胸腺发育不良等。 国内外:脐带血发展现况 目前全球脐带血应用超过45000例,国际上脐带血临床研究的发展趋势,可以更客观和全面的展示脐带血的潜在价值。在缺少治疗手段、但却有着更高发病率的脑瘫、自闭症、听力损伤等疾病中,脐带血应有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以美国**的脐血库CBR为例,目前该血库自体脐带血应用量每年持续增长,其中再生医学的应用(包括脑瘫、自闭症、听力损伤及1型糖尿病)随着临床实验的开展迅速增加。 中国脐带血应用比国外起步要晚,但取得了医学业内的充分认可,应用脐带血救治病例数逐年递增。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脐带血累计应用超过9000例,脐带血储存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美国CBR脐血库应用概况 Joanne Kurtzberg,MD,Duke University 应用前景:脐带血用于治疗儿童脑损伤 近年来,脐带血在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领域取得一定成效,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脑瘫一般是由出生前或分娩过程中发生的脑损伤引起,脑瘫患儿也被人称为“慢天使”。其发病率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不低,发达国家新生儿的发病率在2‰~3‰,亚太地区国家约1‰~2.5‰。 2017年10月,美国FDA批准了由美国杜克大学的Joanne Kurtzberg教授主持的脐带血治疗儿童脑损伤的扩大范围临床实验(登记号为NCT03327467),涉及疾病包括:自闭症、脑瘫、脑积水、语言障碍、脑缺血、溺水等。这项实验的批准可以为更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研究性脐血疗法。杜克大学此前的临床研究只接纳自存脐带血的患儿,范围扩大后,将允许18岁以内患者使用兄弟姐妹的脐带血参加临床研究,满足更多患病人群的治疗需求。 2018年2月,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等组成的联合团队对外宣布向出生时陷入假死状态等引发脑瘫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注入自身脐带血以预防脑瘫的临床研究,迄今已完成6人实施,均已平安出院。该团队在临床研究中,对于带着缺氧缺血性脑病出生的新生儿,从其脐带血中将富含干细胞的成分分离出来,在3天内共3次通过点滴注入新生儿体内。据悉,脐带血可抑制脑部炎症,干细胞会生成神经和血管细胞,或促进神经再生,从而起到改善作用。 2018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吕海侠教授在细胞移植期刊(Cell Transplantation)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的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研究,其结果显示脐带血治疗组患儿的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自存脐带血如同购买重大疾病保险,都是一种为小概率发生但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提供保障的行为,每个家庭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和观念意识来决定,而不应以使用几率来评估自存脐带血的价值。科学的宣传普及脐带血储存知识,使每个民众获得专业的指导,在知情权的前提下自由选择储存脐带血,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05-22 2018
  • 中国癌症患者生存率低的症结在哪?

    中国癌症患者生存率低的症结在哪?

    每年一月份,医学界*受关注,影响因子**的科学杂志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都会发表**的癌症数据。2018年的报告显示,美国新增癌症和死于癌症的病人近20年来都在逐年下降,死亡率下降了26%。美国白人总体的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了68%,黑人达到了61%。根据历史数据估算,从1991年到2015年,美国男性有160万人,女性有74万人免遭癌症这个恶魔之手的蹂躏。中国的癌症数据不容乐观,总体来说还有上升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的亚洲人,癌症的总体发病率并不比美国白人高,而且还低很多。根据2018年的数据,亚裔女性癌症患病率只有美国白人女性的68.8%,男性只有60.3%,和去年的数据差不多。这种明显降低的原因还没有定论,但从表面看来,很难用种族因素来解释中国的癌症现状。在“2018年的肿瘤宣传周活动”中,有专家提出我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美国的一半,有些患者迷信海外医疗。中国患者的生存率短的症结在哪里?短期内能否有突破?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从中美两国对癌症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以及社会和文化的不同,探讨一下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抛砖引玉,让我们对癌症这个深度影响人们健康的顽疾,有一个更好的认识。癌症的预防措施癌症的预防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生活方式,自然环境,医疗资源等诸多因素。限于篇幅,我们只讨论对中美癌症现状影响比较大,并且可以尽快改变的人为因素。对降低美国癌症发病率影响**的,就是已经进行了50多年戒烟运动。在美国,戒烟对降低癌症发生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是公认的降低美国癌症发生率的重要原因。虽然我们国家不断加大戒烟的力度,但很明显,这是一个需要整个社会长期努力才能见效的措施。目前中国癌症发病率高于美国,烟民人数过多是一个明显的因素。中国有三亿烟民,人数高居世界榜首,超过排在第2位到第30位这29个国家烟民人数的总和。*近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调侃中国烟民,“税交的*多,死的却*早”。再有就是早期筛查,它是指在有症状之前进行的体检和辅助检查,对发现早期癌前病变,降低癌症的发病率有明确的影响。对癌症的筛查其实要求很高,需要科研人员,流行病专家,和临床医生的密切合作,才能开发出有效的筛查手段。首先癌症筛查技术必须准确,安全,可操作。尤其重要的是,检测出阳性结果以后,可以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如果某种病变检查出来,但是没有及时的治疗手段,那这种人群大规模筛查就很难降低整体的癌症发病率。能够满足以上条件的癌症筛查,其实是不多的。能够对大量人群进行有效筛查,降低美国整体癌症发病率的,目前只有四种癌症:乳腺癌,宫颈癌,肺癌,和结直肠癌。提高对疾病的认知,鼓励健康人积极参加筛查,也是降低美国癌症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在美国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吸烟导致肺癌,显示年度死亡人数的“死亡钟”,我曾经在美国见过以人类结肠为模型的游乐设施,现在经常可以看到五大三粗的美国职业橄榄球运动员穿着粉红色运动鞋和手套打比赛,就是为了提高大众对乳腺癌的认知。这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对促进高危人群接受筛查有很大帮助,对美国逐年下降的癌症发病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虽然体检机构众多,但在集中资源,提高疾病认知,扩大覆盖范围等方面仍有努力的空间。中国人常见的胃癌和肝癌,尚缺乏有效的筛查模式。在如何解读筛查的结果,制定筛查的频率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整。再加上癌症种类的不同,中国目前癌症发病率相对较高,也就不难理解了。另一方面,美国诊断标准的调整避免了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的过度诊断,这也是导致中美两国癌症发病率不同的因素。以上我们讨论了中美癌症发病率不同的一些原因,下面我们再谈谈中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为什么那么低。**统计的2015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癌症5年生存率接近70%, 而中国只有36.9%。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明显的差别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中美两国医生面对的癌症不同中国每年新确诊的癌症,50%是晚期,而美国只有24%。大家知道,早期癌症和晚期癌症的治疗,差别肯定是非常明显的。拿乳腺癌的治疗举例,早期治疗五年生存率可以接近90%,而晚期(4期)只有22%。而且对结肠癌的肠镜筛查,本身还有治疗的作用。在我自己的医学实践中,就经常可以看到结肠息肉中已经发生癌变,但如果能确定癌变部分被完整地切除了,就不再需要切除结肠的手术治疗。每次看到这种理想的病例,都会感叹,这个病人真是免挨了一刀。在这里再一次倡导癌症的有效筛查。中美癌症种类的不同,也是造成5年生存率不同的原因之一。比如美国胃癌相对比较少,肝癌的致病因素以丙型肝炎病毒为主,而不是中国的乙型肝炎病毒。美国医学界的研发还是针对本地高发癌症,**诊疗进展没有完全惠及那些中国常见的癌症,比如胃癌,肝癌,鼻咽癌等。这种科研投入上的差异,肯定会造成中美癌症治愈率的差别。这也提醒关注海外医疗的人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考虑,不能盲目迷信美国的癌症治疗。新兴的癌症治疗手段虽然新兴的癌症治疗手段还没有对中美两国癌症治愈率有明显的影响,但近些年美国对癌症的治疗呈现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常规化疗药物的效果不断提高。其次,以癌症基因组信息为导向的靶向治疗更是增强了人们征服癌症的信心。2017年美国FDA连续批准两家机构关于300多个癌症基因的检测产品,肯定了基因检测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通过这种大组合的基因检测产品,虽然在美国目前只有15%的病人可以找到特异的靶向治疗药物,6.6%的肿瘤病人会因此得到有效治疗,但可以预见,随着对癌症基因的不断了解,肯定会促进更多的靶向药物的开发,*终改善癌症治疗的效果。中国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突变具有一定的特点,匹配到相关的靶向药物的比例应该比美国更高一些,值得关注。近些年对肿瘤的免疫治疗更是燃起了人们征服癌症的希望。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利用人工改变T细胞受体的CAR-T免疫治疗急性白血病,第一例病人已经痊愈5年了。针对免疫检查抑制点PD-1的派姆单抗药物(Keytruda)更是发现对多种癌症有效,被成为“抗癌神药”。相信这些**科技成果的应用,会更加提升癌症的治愈率,而这些新技术在中国也有长足的发展。这些突破是基于近20年来癌症基础研究的不断积累,其中的故事也非常吸引人。期待有机会给大家讲为什么华裔科学家陈列平教授被称为现代癌症免疫治疗之父,为什么说CAR-T治疗发明人Carl June女儿的关节炎在关键时刻拯救了这项伟大的发明。社会文化心理因素**想讲一下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对癌症治疗的影响。美国文化中面对癌症的态度和中国区别很大,*关键的一条就是美国病人直接面对和承担癌症治疗的后果。癌症治疗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往往是治疗癌症的过程,比癌症本身更令人痛苦。病人是否理解疾病的本质和与之俱来的挑战,是能否顺利完成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就是所谓的癌症治疗的依从性,依从性越高,治疗的效果肯定就会越好。癌症治疗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把癌症变成慢性疾病来控制,变得越来越现实,“谈癌色变”的文化和心理现象,应该在中国得到改变。
    05-22 2018
新闻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上海顺展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地 址:上海市松江区沪松公路1197号星汇大厦611室

电 话:021-6460 5459

E-mail:info@lhexpo.com.cn